地區(qū):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廣東|廣西|貴州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吉林|黑龍江
地區(qū):江蘇|江西|遼寧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西藏|新疆|云南|內蒙古
行業(yè):養(yǎng)豬|養(yǎng)牛|養(yǎng)羊|養(yǎng)兔|養(yǎng)魚|養(yǎng)雞|養(yǎng)蛇|養(yǎng)鵝|養(yǎng)鴨|養(yǎng)龜|養(yǎng)蝦|養(yǎng)蟹|養(yǎng)鹿|養(yǎng)蠶|黃粉蟲
行業(yè):水稻|玉米|花生|小麥|大豆|茶葉|棉花|油菜|鵪鶉|牛蛙|黃鱔|泥鰍|蚯蚓|養(yǎng)驢|養(yǎng)蠅蛆
84農業(yè)網 時間:2018-03-14 作者:佚名 來源:網絡整理
保護地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為灰葡萄孢,屬半知菌亞門真菌。主要侵染莖葉和果實,是影響產量較重的一種病害。葉片染病后,自葉尖或葉緣沿葉脈呈“v”字形水浸狀,后變淺褐色,有時可見輪紋。有時病斑上有灰白色霉狀物產生。果實染病多自殘花或柱頭處先發(fā)病,病部水漬狀,白綠色,稍凹陷,后期病部有灰白色霉狀物產生。地表莖染病后,先呈水漬狀,后變淺褐色,稍凹陷,有時有輪紋或有霉狀物產生。造成地表莖染病的主要原因是前茬作物的病殘組織遺落土壤中,在適宜的環(huán)境條件再次侵染所致。
在保護地內防治灰霉病,可采取生態(tài)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辦法。生態(tài)防治:
①選擇晴天上午澆水,然后及時增溫和放風排濕。②盡量加大棚膜與地面的夾角,以利增強透光強度,并減少水滴,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。③及時摘除開敗的殘花和柱頭,減少初次侵染。④經常清除棚膜表面塵埃,以利增溫透光。⑤定植后及時覆蓋地膜,以利降低空氣濕度;瘜W防治:提倡以防為主,花前即開始用藥。目前比較理想的藥劑是嘧霉胺系列。一是40%隆利可濕性粉劑,該藥具有內吸傳導和熏蒸作用,成本較低,而且便于冬季保管。使用濃度為1000倍液,二是40%施佳樂800―1000倍液。使用這兩種藥劑,應避免高溫時噴藥和噴藥量過大,噴布均勻即可,以免產生燒葉或出現褐斑葉等藥害。為了防止植株產生抗性,應與其他農藥交替使用。其他藥劑如,50%多霉靈或65%甲霉靈與40%菌核凈可濕性粉劑混合液400―800倍;50%速克靈與40%菌核凈可濕性粉劑混合液400―800倍液;50%農利靈,800―1000倍液,50%撲海因800―1000倍液等。以上藥劑在使用上應視病情輕重程度來掌握使用濃度和間隔時間。除此之外還可結合腐霉利煙劑熏蒸防治。
84農業(yè)網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,如有侵犯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另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任何關系,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。84農業(yè)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,不以盈利為目的,84農業(yè)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,僅作為參考。